商奄、薄姑
2020-04-05 可可诗词网-地域文化 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商朝时期,山东地区方国林立,其中对后来
齐、鲁两国有着直接影响的要数奄国和薄姑。鲁都
曲阜相传为“少昊之墟”,这里是商奄之民的居地;
齐都临淄(营丘)一带则是少昊的司寇之官爽鸠氏
封地。春秋时齐人晏婴叙述齐地沿革说:“昔爽鸠
氏始居此地,季荝因之,有逄伯陵因之,蒲姑氏因
之,而后太公因之”(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年)。据晋人
杜预的解释,季荝为虞、夏时的诸侯,他继爽鸠氏
之后而立;而逄伯陵为殷商时诸侯,殷商后期,逄
伯陵被蒲姑所取代,蒲姑即薄姑。
由于史料缺乏,奄国的一些情况目前还不十
分清楚,如立国时间、奄国地望、奄都所在等都有
待进一步研究。不过,奄国在商朝晚期到西周初年
十分活跃。据载,西周初,以奄国为代表的殷商东
方旧势力曾追随武庚,纠聚徐夷、淮夷,与管叔、蔡
叔一起趁周政权在东方立足未稳之际发动叛乱,
周成王曾经迁“殷遗民”,并“东伐淮夷、践奄”后迁
奄君于薄姑。《今本竹书纪年疏证》曰:“二年,奄
人、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。……三年,……遂伐
奄、灭蒲姑。……四年,……王师伐淮夷,遂入奄。
……五年春正月,王在奄,迁其君于蒲姑。夏五月,
王至自奄。”从这些记载看,奄可能与徐夷、淮夷和
宋等毗邻,因而他们有共同的利益,故能很快联合
起来叛周。一位长期在这一地区从事发掘和研究
的考古学者推测:“奄国晚期所领属的范围,即与
后来鲁国所控制的范围相去不远”(胡秉华:《奄国
史之初探》,载《东夷古国史研究》第二辑)。因为通
过对山东省西南地区的调查与发掘,发现商代的
遗址虽然在泰山周围均有分布,但较集中于山的
西南麓,更具体说是以汶、泗河流域一带为主,这
儿不仅有一定数量的商代中期遗址分布,而且有
较多的晚期遗址。情况很可能是:这一区域内,商
朝早、中期阶段有许多城邦、都邑小国,由于商朝
的势力一直在这里控制着局面,所以各邦邑的文
化面貌有许多共性。到殷商的晚期,这里的方国可
能都归属了奄国。
考古材料显示,这里的文化既有地区性的特
点,也有商文化的成份。如滕州前掌大遗址中出土
的陶器,在类型学上便带有浓厚的地方性特色,如
镶嵌蚌片饰物等,也是山东史前阶段运用蚌片作
饰物特点的延续。自然,也有一些器物的中原地区
特征更显著。青铜制品亦如此,某些铜器反映出地
方性特色,而更多的与小屯形制相似的青铜器则
是商政治、文化的影响所致。其他遗址中出土的遗
物也有类似情形。”所有这些正是当地部族立国之
后既保持了固有特色又吸取了商文化成份的具体
反映”(同前引胡秉华文)。“奄”本为一族名,商朝
在南庚时期始迁至奄,阳甲即位,亦居于奄,直到
盘庚时才迁于殷。以后,甲骨文中亦有商王入奄的
记录,如“王入于奄”、“贞今如奄”等。奄与殷商的
关系十分密切,它是殷商在东方的根据地。由此我
们便不难理解“商”、“奄”联称的原因了。
薄姑与奄不同,它深处在东夷腹地,受商文化
的影响不如奄国深厚。
薄姑族在早商后期已有一定势力,而且与商
朝王室也有一定的联系。薄姑可能是与逄陵氏同
时并存的方国,逄陵氏衰微以后,薄姑氏取而代
之,至殷商的晚期也达到了鼎盛阶段。与薄姑并存
的可能还有不少方国,但薄姑的地望可能大致在
后来齐国的中心地区。及至周初商奄、薄姑与三监
叛乱,被周人灭国迁社,并迁奄君于此,薄姑的势
力才由盛而衰。这便是《左传》昭公九年所载:“及
武王克商,薄姑、商奄,吾东土也。”商奄和薄姑所
在的地区都变成了商王朝的地盘。
下一篇:名闻遐迩的考古文化
上一篇:齐、鲁封建
发布时间:2020-04-05 文章来源: 可可诗词网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kekeshici.com/wenhua/diyuwenhua/289581.html,转载请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