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UI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基于谷歌Android开发的定制系统,可以被称为国内手机系统的开山鼻祖。
它的诞生奠定了后续小米以及其他手机制造商定制系统的发展方向。
当MIUI首次亮相时,谷歌的原生Android系统还相对简陋,小米的深度定制使得MIUI界面更加美观、清爽,同时也加入了许多符合中国用户口味的本地化设置,如中文字体提示、农历日历、工作日闹钟等。
这些特点让MIUI脱颖而出。
然而,随着MIUI的发展,尽管其界面设计愈加精致,功能愈加丰富,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Android系统的固有问题,如卡顿、不稳定性和BUG。
小米为了提高系统体验,不仅每年都深度定制Android系统,还曾尝试过推出自主研发的系统,试图摆脱对Android的依赖。
小米早在2014年就开始尝试自研系统。
当时,小米关注到了火狐推出的Firefox OS,并基于它开发了一款自主系统,传闻称之为“MIOS”。
Firefox OS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,而且其效果甚至不如最初的Android系统。
同时,Android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成熟,因此小米当时选择坚守Android,撤出“MIOS”计划。
当然了,“MIOS”只是传闻,因为小米的公关部总经理说了,iOS这个名字已经受法律保护,因此类似的后缀命名可能涉及法律问题,甚至遭受侵权诉讼。
虽然名称不确定,但自研系统确实有在准备。
咱们回到近两年,MIUI的声誉经历了起伏。
用户对系统中过多的广告表示不满,而且系统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也受到了质疑,数据隐私问题也引发越来越多人关注,小米感受到了压力,他们也想赶快推出自研系统,以摆脱安卓的限制,实现内容的自由定制,流畅度和稳定性也能够自己拿捏优化。
另一方面,随着小米生态系统的不断扩大,包括手机、汽车和智能家居设备,自研系统可以为不同设备提供更好的互联体验,加强设备之间的整合。
随着5G的发展,我们已经迈进了“万物互联”的时代。
华为鸿蒙就是一个优秀的代表,相信不仅是小米的澎湃OS,其他大厂如OPPO、vivo等也已经开始认真考虑自研操作系统了。
别人都在推出自研系统,点亮万物互联,而你没有这一优势,那么市场竞争力将会大幅下降。
所以呢,在这样的背景下,小米推出了澎湃OS,这个能够整合全生态链的系统。
澎湃OS似乎走的路线与华为鸿蒙系统相似,前期兼容Android生态,逐渐积累用户基数,然后在用户基数足够大的时候,转向单一系统架构。
这种过渡期可以减少用户对于系统的不适应感,为小米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。
从长远来看,如果小米能够成功推出澎湃OS并吸引更多用户,那么这个决策将被证明是正确的,使小米在自主研发操作系统领域有一定的竞争力。
总之,小米这一盘下得对吗?时间将为我们揭晓答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